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吃對食物降低壞膽固醇

根據《prevention》網站報導,以下9種食物有助於降低人體內壞膽固醇濃度,並且提升好膽固醇,有助於促進心血管健康,預防心臟病高血脂等危害健康問題。

燕麥
若是你有高血脂問題的人,燕麥是你最好的早餐選擇,連續吃燕麥六周有助於降低5.3%的壞膽固醇。
紅酒
科學家發現,一些富含纖維質的葡萄被用來作為常見的葡萄酒,對於降低膽固醇有很大的幫助。在一些針對降膽固醇的研究發現,受試者喝葡萄酒後壞膽固醇降低12%
鮭魚
鮭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,許多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、失智和降低血脂的功效,美國加州羅馬林達大學實驗發現,利用omega3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,有助於提高4%體內「好的」膽固醇濃度。
堅果
《美國臨床營養》曾發表一項研究,受試者一星期吃六次,每次攝取40公克的堅果種子,一個月之後受試者的壞膽固醇平均降低5.4%,好的膽固醇上升9.3%。儘管堅果種子類有助於促進心血管健康,但因熱量偏高吃的時候既的要控制份量!
茶葉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,可以保護心血管不受自由基破壞,同時也可以幫助降低壞膽固醇的濃度。根據眾多研究發現,飲用「紅茶」持續三週後,血脂可以降低10%
大蒜
大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,吃大蒜有助於提升免疫力,可以預防血塊堆積、降血壓與對抗病菌感染。研究發現大蒜可以避免壞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內,預防動脈堵塞。
橄欖油
橄欖油含有豐富的多元不好和脂肪酸是健康的油脂來源,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濃度,也是「地中海型飲食」的特色之一,橄欖油可以當作沙拉的醬汁或是淋在烤蔬菜上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菠菜
菠菜含有豐富的葉黃素,有助於促進視力健康。研究發現攝取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可以降低壞膽固醇濃度,預防心臟病發。
酪梨
酪梨也是健康的油脂來源,含有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並且提升好的膽固醇濃度,但是酪梨本身熱量高,每天適量吃即可。

原文出自prevention
封面出自wikipedia

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

千萬小心這句話:錢,再賺就有

除非你是把錢拿去交換更有價值的東西,否則別再輕易說出「錢,再賺就有」這句話。
生活中存在許多阻礙存錢的想法,其中這句一定要特別小心:「錢,再賺就有。」以前我也會犯這種錯,不只一次認為生活快樂最重要,錢花掉了沒關係,再賺回來就好。但自從我為這句話付出慘痛代價後,才發現它的傷殺力實在太大。
錢並不是再賺就有,真的不是。
二○○九年,也就是我離開上班環境的那年,當時身上還有一些閒置資金,股票市場又處於相對高點,一時之間找不到更好的投資環境,我就開始思考不同的投資管道。很巧,有位過去在職場溝通訓練班的同學聯絡我,跟我討論合夥事業的看法。朋友在工作專業上的表現非常卓越,於是我就憑著一股熱血,決定跟他共同創業;我也相信只要將過去在工作上的管理經驗用於創業,結果應該會是好的。
在評估身上可用資金,並預留足夠的生活預備金後,我跟他開始踏上創業之路。從發展上來看,事業成長的速度比預期快,然而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,我開始覺得有些不對勁,只是當時的業績不斷成長,我也就沒想太多,繼續將心力投注在事業發展上。

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腹痛、失眠也是警訊!慎防心臟異常奪命

腹痛、失眠也是警訊!慎防心臟異常奪命
字體
  • 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187期
  •  
  • 2014.06.01
  •  
  • 作者 : 李宜芸
  •  
  • 圖片來源 : 陳昱任
蔡先生正值青壯,自知家族有心臟病史,因此他生活、飲食簡單,每天慢跑、騎腳踏車,沒想到心臟病還是找上門。在一次慢跑途中,他突然胸痛昏倒在跑道上,旁人緊急送醫,幸運撿回一命。醫生一問才發現,蔡先生過去時常胸腹悶痛,其實已是心臟病發作,只是自視健康的他從未在意,差點釀出大禍。
冠狀動脈心臟病,又稱缺血性心臟病,是國人健康的前三大殺手。

動脈從出生開始,就踏上了老化的旅程。健康的動脈有彈性、堅韌、可伸縮,內層平滑,血流順暢。但隨著老化、肥胖、三高等,動脈變厚、硬化,就形成冠心病。

最初壞膽固醇堆積在冠狀動脈的血管壁,形成內膜斑塊,慢慢阻塞血管,就可能導致心肌缺血。一旦血管斑塊破裂,血小板來到肇事地點想要補救,就形成血栓堵塞血管,阻擋血液流動,引發劇烈胸痛。若缺血超過20~30分鐘,心肌就會壞死,這就是心肌梗塞。

然而,人們卻對心臟病有太多的誤解,以為發作的症狀就是胸痛,卻忽略其他心臟發出的求救訊號。

許多人對於胸悶沒有警覺,以致很晚才被診斷出心臟病。「但他們回想才發現症狀出現很久了,因為只持續幾秒鐘,往往忽略嚴重程度,」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沉痛地說,「女性的表現更不典型,出現疲倦感、失眠、焦慮等不同於心臟病發作的症狀,所以女性死亡率往往更高,因為通常發現時都已經是晚期,治療效果會比較差。」

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

腦血管崩潰前的5個信號,早點知道能救命!


腦血管崩潰前的5個信號,早點知道能救命! 

神經內科、神經外科的專家在經過長期的臨床總結後,發現了下列五個腦血管病發生前的征兆。生活中一旦有此現象,應該立即就醫。
 
腦血管崩潰前的5個信號
 
1眩暈
這種嚴重的頭暈往往突然發生,看外界的事物有轉動感、晃動感。根據每個人的病情不同,症狀持續的時間可能不一。有些人伴發惡心或者耳鳴。
 
2短時間的語言困難和渾身乏力
這種現象往往突然發生,短的時候,一二十秒就可以過去,長的時候,十幾分鍾乃至數小時才能恢複正常。恢複之後,患者不留任何後遺症。切記,這是腦缺血發生的前兆。
 
3突然發生劇烈的頭痛
如果高血壓患者,突然出現嚴重的頭痛、頭暈,伴有嘔吐,要高度懷疑腦血管疾病。這個時候應該立即測量一下血壓。
即便這種現象短時間內自動消失,也要提高警惕。此現象反複發生多次,患者就可能出現難以挽回和逆轉的腦出血。
 
4半身麻木
如果常常感覺左右半身麻木,應該考慮腦內小血管是不是出現了問題。如果麻木的同時,出現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,情況就更加危急了。
 
5突然健忘
如果對從前的事情完全忘記,但是在數小時之後又有所好轉,在遺忘的時候內心恐局促不安,要考慮急性腦血管病發作前兆。

怎樣才能避免腦血管崩潰,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呢?這裏推薦給大家一個最簡單的預防方法:會喝水!

睡前喝一杯水,可以稀釋血液黏稠度,減少心肌梗死、心絞痛、腦血栓等突發危險。對於糖尿病人來說,保持一定的水分還有利於控製血糖。
 

8招自然降血壓


  • 8招自然降血壓




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103期
     
  • 2007.06.01
  •  
  • 作者 : 張曉卉
  •  
  • 圖片來源 : 呂恩賜
血壓老是居高不下?試試看,早點回家、養隻小狗,也許可讓你少吃一顆藥。
台灣有360多萬名高血壓病人,能有效控制的病人卻不到兩成。很大原因是應該吃藥的病人沒有依照處方服藥、沒有按時追蹤。並且,醫護人員沒有多花時間告訴病人遵照醫囑用藥以及調整生活形態,雙管齊下才是控制血壓最好方法。

高血壓藥物種類繁多,該怎麼吃,仰賴醫師臨床經驗與病人配合。而調整生活形態,得靠病人自己「撩落去」,才能看到降血壓功效。

別小看生活形態對血壓的影響。全球醫界遵循的最新版「高血壓治療準則」(JNC7)強調,改變生活型態(LifestyleModifications),比如採用高血壓治療飲食DASHdiet(DietaryApproachestoStopHypertensiondiet),治療效果媲美一顆降血壓藥。如果能多做幾項改變,不僅可以降低血壓,還能增加藥物療效、降低併發心血管病的風險。

一個人以後/從來沒想過,先生會倒下來…



亞洲首創婦女身心特別門診的蕭美君醫師,親述關於女人的30則隱名故事...(書摘試閱)

當先生纏綿病榻,太太通常放下手邊所有工作,專心照顧病夫。等先生走完人生最後一程,這些太太並非全都能找回之前的生活,或者開創「活躍又豐富」的新生活。事實上,許多人頓失生活重心,活動範圍只在住家附近,也不太和鄰居親友互動,再加上子女離巢,等於進入社交冬眠期。孤立會使人脆弱,疾病悄悄上身。

她先生是肝癌走的,離開時還不到五十歲。他們結婚二十五年,婚後她是全職主婦,他外出打拚賺錢。她從來沒想過,先生會倒下來。短短兩年時間,他身材從魁梧瘦到像竹竿一樣,體力嚴重衰退,整天疲憊昏睡。

她常說,照顧他是小事,但不知如何面對心靈衝擊。我試著跟她談,說不上幾句話,她急著催我開藥說,「我要趕回去顧我先生,可不可以快點?」後來僱請看護分擔照顧工作,但她不放心,夜裡還是不敢睡,需靠藥物排解焦慮和幫助睡眠。

趁著先生做治療的空檔,她來我門診拿藥,斷斷續續看了快兩年。有一陣子沒見到她,等她再出現,是被其他科轉診過來。一個多月前,她因為心悸、手腳發麻、過度換氣等症狀被送進急診。

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別再誤會「咖啡」了!哈佛揭開咖啡「長壽喝法」,降低65%失智風險,有效打擊乳癌、痛風、糖尿病!

你早上喝的第一杯液體是什麼?有些人喝水,但相當多人會回答:咖啡,究竟喝咖啡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幫助呢?
根據國外健康媒體《Naturalnews》及《Collective-Evolution》的報導,哈佛大學公報去年發表的研究指出,咖啡是效果強大的「酏劑」,不但能減少心臟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,還能預防老年癡呆症等重大疾病。

咖啡幫助氧化游離脂肪酸,有助於提高代謝及減肥
《Collective-Evolution》報導指出,飲用咖啡對人體至少有15種少處,值得注意的是咖啡的減肥效果,飲用一杯咖啡可提高3-11%的代謝率,還能增加氧化游離脂肪酸的效率44%。

咖啡這樣喝,降低65%老年癡呆症的發作風險
研究報告指出,每天喝3-5杯咖啡的中年人,老年後可降低阿茲海默症與老年癡呆症65%的風險,研究發現,咖啡因可增加體血液中GCSF的含量,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GCSF遠低於正常人,相信是因為咖啡因保護了腦細胞的蛋白受體所致。

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你不可忽視的腦中風前兆

你不可忽視的腦中風前兆

  • 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72期
  •  
  • 2004.11.01
  •  
  • 作者 : 田紀慈
  •  
  • 圖片來源 : 周書羽
如果以個別惡性腦瘤來比較,腦中風的致死率遠高於任何單一種類的惡性腫瘤。
35歲以上的成人,每年約有3萬人發生第一次中風,導致死亡或殘疾。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一年內會發生第二次,殘障程度會比第一次嚴重,且其中四分之一人死亡。  雖然九成以上的腦中風發生於50歲以上。

雖然九成以上的腦中風發生於50歲以上。但近年來腦中風有逐漸年輕化趨勢,需要更多人懂得調整生活型態,以預防重於治療來看待腦中風。

50歲以上有危險因子的人(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抽菸、高血脂等),醫界建議應在健康檢查中,加入超音波頭頸部血管篩檢。

而當發生症狀時,更需要懂得就醫,以磁振造影等檢查做更進一步確認,而不是不以為意,以為發麻、摔跤、看不清楚沒什麼關係,其實很可能身體正在進行小中風、或眼中風。

就醫檢查若發現頸動脈嚴重狹窄,可考慮積極治療以預防中風,治療選擇有吃藥、頸動脈內膜切除術、頸動脈支架置放術等等,健保局已於7月核准給付頸動脈支架手術與耗材。

時序進入秋冬,中風易發季節,需要您多注意自己與家人的多方面健康細節。

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

醫生,我的藥要吃一輩子嗎?醫師這樣說

【華人健康網文/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葉衍廷醫師提供】今年48歲的林先生,10年前於公司健檢發現有糖尿病,10年來雖然有在門診拿血糖藥,但是沒有量血糖的習慣,吃藥也常常不固定。5年前醫生為他抽血檢查告知他還有高血脂的問題,但是林先生仍不以為意,也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乖乖吃降血脂藥。


(情境圖片/華人健康網提供)
最近一個月天氣變化劇烈,早晚溫差大,陳先生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,尤其是快走或提舉重物時更加嚴重,正想說要再回來心臟科的門診拿藥吃,但是一天清晨突然感到胸口劇烈的悶痛,含了在藥房拿的舌下含片也沒有改善,不斷地冒冷汗,根本無法去公司上班,只好來到醫院掛急診。

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

11月11日說穿了也不過就是一天而已...


當名醫得了憂鬱症,也得別人診查才發現


從爸爸發生空難,到處理完姪女的遺體,前後長達兩個月的時間。這段時間裡,所有衝突與壓力,在心中不斷累積,但因為忙碌與混亂,只能選擇堅強挺過去。可是,就在重回工作崗位後的一個月內,卻開始感到無以名之的悲傷,夜間也噩夢連連。
藍色風暴躡手躡腳地接近,一陣陣的疾風驟雨不斷向我襲擊,威力越來越猛,讓人越來越招架不住,卻沒有馬上意識到,原來,我已經被困在憂鬱症的風暴中心……。

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王文華:中年男人,要的真的不多

王文華:中年男人,要的真的不多
作者:李宜蓁  親子天下雜誌
中年對男人來說,應該人生走到某一點,要開始走下坡了的那種惶恐,就是任何事情都剩下不到二分之一的危機。人生四十而不惑,我覺得應該倒過來說,四十而惑,對人生有很多迷惑。

王文華,五十六年次,單身,身兼作家、廣播人與「王文華夢想學校」校長。他自創男人中年危機自我篩檢表,並開立七大處方箋,提醒中年危機的同學們記得按時服用。

「醫生說,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方式。走回家,一身汗。沖澡前先把水龍頭打開,水變熱了才跳進浴缸。洗的過程不再哼歌,忙著摸身上有沒有腫塊。沖不到三分鐘,腳底積滿了水。該死,掉落的頭髮又把出水口堵住了。沖完澡趕緊穿上衣服,免得受涼。坐在床上,我突然了解到:Oh My God,我是中年人了!我跳起來,像逃離命案現場。誰說我是中年人?我只是『成熟』了……」

這是詼諧談中年的王文華,五十六年次,單身,身兼作家、廣播人與「王文華夢想學校」校長。他自創男人中年危機自我篩檢表,並開立七大處方箋,提醒中年危機的同學們記得按時服用。

不餓卻狂吃 問題出在「空虛」

不餓卻狂吃 問題出在「空虛」
圖片來源:GettyImages提供




作者:林怡廷  天下雜誌
吃東西,原本該是一場身心靈的饗宴,卻在現代人壓力下,變成一種暴食發洩,但生命若沒有滿足,胃也無法填補缺憾。
這些場景,你是不是感到熟悉?
明明不餓,但零食總往嘴裡塞;上班挨罵後買份甜滋滋的蛋糕解悶;或加班完衝進速食店嗑炸雞、喝可樂。
暴飲暴食讓脂肪層層堆疊,也增加罪惡感,你試圖節食減肥卻沒太大成效。這都讓你沮喪,也是許多現代人面臨的困境。

氣溫驟降 小心小洞性腦梗塞上身




氣溫驟降 小心小洞性腦梗塞上身


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神經外科主任林牧熹(左)提醒,氣溫驟降,是「小洞性腦梗塞」的好發季節。(王文吉攝)

莫忘父母恩。


【粉紅宣言】「當你病倒那一刻,工作就是零,副理又怎樣?」林子綺,第二回合的人生

25歲以前,子綺的人生只有工作,為了照顧家庭,為了出人頭地。她從沒想過自己會在25歲那年罹患乳癌,因為這場病,她揮別了舊工作、前男友,堅強走過一切的她明白了什麼叫「愛自己」。
採訪撰文/林侑青  攝影/許翔   妝髮/Manda @ Found Hair(素人) 採訪助理/陳玟蓓 
我以前在麥當勞工作,講求完美,穿高跟鞋從店門口走過,員工會開始故作認真,說女魔頭來了。一天九個小時扳著那張臉,都不會笑。完全不愛惜自己的身體,然後也不喝水,也不運動,只有工作,休假還去上班,超拼的那種。早上七點上班到晚上八九點,很正常,回家之後吃個宵夜,也不會馬上睡。生病前半年我開始失眠,要到凌晨五點才睡得著,狂掉頭髮,一抓就是四五根,但我都不以為意。25歲那年,洗澡摸到右胸有硬塊,當時的男友才一直催我去檢查。

好多美劇還沒有時間看啊~


現在由於要11點以前就寢,所以最多一次只能看一部,而且花掉了一個小時....

身體不好真的不要太勉強啊~


原來這部落格還活著啊~有東西可以慢慢貼了~~